因此,我建議這次的專案,應該以公開、透明的方式,直接和政府公單位溝通。
而財經作家胡采蘋則以過去在阿里巴巴等電商的經驗,說明行銷與通路對於風向形塑的重要性。舉例而言,過去《鳴人堂》的編輯還曾做過線上直播、大型辯論賽事、影音短訪、講座,更在今年開創Podcast節目。
電商也能創造「風向」?企業如何建立「媒體矩陣」? 「你讓大家都開始講同一件事情的時候,風向就會帶成功。」 數位化的衝擊:最「威」記者從零學習 「我要不要活下來?」胡采蘋只問了自己這麼一句話 | 攝影:白欣 胡采蘋,一位曾相當「威」的記者,「我的金融記者生涯是很威的,我還沒到的話,記者會是不會開始的。那時公司最威的,是一個25歲、把公司微博從零變成兩百萬粉的後輩。數據化導向的思考模式,讓他在看到新聞題目的當下,就能知道大概會有多少流量,卻被數字轄制。多年觀察下來,許伯崧發覺台灣的公共論壇隨時間遞嬗,已有許多變化。
但由於在臉書上發表太多政治言論,胡采蘋被中國黨媒出征,稱「台獨女窩藏阿里巴巴、教壞大小孩」,被攻擊到公司強迫她休假,也因此離開阿里巴巴,轉往上海的商侈品(編按:商標奢侈品)電商工作。公共論壇的轉變,年輕人到底去哪了? 許伯崧分享,讀者有65%以上使用手機瀏覽《鳴人堂》網站的情況下,編輯得要考量如何安排介面的廣告版位,以避免改變截斷文章的節奏感跟結構|攝影:白欣 2014年,是許伯崧入場的一年,恰逢公共論壇興起,聯合線上也投入市場,籌措《鳴人堂》,許伯崧自此踏入公共論壇。費爾道斯說,印尼自來水公司還未能普及自來水供應,政府無法斷然禁止民眾取用地下水,另一方面,全球暖化也造成海平面高度每年上升約5至6公釐高。
根據模型推估,約95%的北部沿海土地在2050年時將被海水淹沒。有些人則在家裡裝抽地下水的機器。政府必須儘快讓自來水供應普及化,再立法管制抽取深層地下水。瓦拉杜納清真寺已成為雅加達正在下沉的象徵,最近也有其他外媒拍攝受阻。
因此,外峇當里有許多房屋都低於道路,沒有改建的房屋大門、圍牆則只剩不到一半的高度露出路面,看起來房屋像是被插入地面似的。Photo Credit: 中央社 雅加達北部潘林安區新慕亞拉里漁港附近的一道海岸 堤防在2018年倒塌,距離興建完工不過短短幾年的時間,圖攝於2月23日。
住新慕亞拉里35年的羅尼說,小時候海平面低於路面,家門前的道路仍是沼澤地,與對面工廠隔著牆,因海水倒灌,父親1984年號召募款,將道路鋪設成水泥,拉高約1.5公尺,很多人也抬高房子地基。印尼媒體報導,不只住家,許多商家、飯店、購物中心也都使用免費的地下水。Photo Credit: 中央社 雅加達北部慕亞拉里居民羅尼手指的地方,是這座牆原本的頂端,因地層下陷嚴重,居民墊高旁邊道路的路基,使得這座牆現在有2公尺埋在路面底下。小販伊萬(Iwan)說,「這邊很靠海,容易淹水」,幾年前政府補助經費,住戶集體改建,把房子地基抬高。
費爾道斯說,地層下陷現象不可逆轉,只能減緩,「且需要20年至30年的時間」。2007年也有其他沿海地段的堤防倒塌,雅加達有7成的地方淹水,造成超過60人死亡,40萬人撤離家園。雅加達也被指是全球下沉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。印尼政府至今沒有關於地下水使用的規範,而以推動「國家首都海岸整合發展計畫」作為防止雅加達被淹沒的對策,除了加長海岸堤防,主要是在雅加達灣(Jakarta Bay)的外海興建約30公里的雅加達巨大海牆,相關工程已經動工。
據統計,雅加達的自來水覆蓋率不到65%,逾35%的民眾仰賴抽地下水新慕亞拉里漁港附近的一道海岸堤防2018年底倒塌,許多巨大的圓柱至今仍斜躺在海中,距離約有百公尺長。
屆時可能就像是現在的瓦拉杜納清真寺。據統計,雅加達的自來水覆蓋率不到65%,逾35%的民眾仰賴抽地下水。
Photo Credit: 中央社 雅加達潘賈林安區外峇當里地層下陷嚴重,道路與部分房屋地基加高,沒有改建的房屋相對變矮,大門剩下小 孩一般的高度,圖攝於2月23日。新慕亞拉里附近有一個集合住宅社區,就設有地下水抽水站和輸水管,供應數千住戶的用水,陽台上可看到很多儲水桶。雅加達也被指是全球下沉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。沿著新慕亞拉里漁市場外的海岸堤防走,可看到堤防多處的底部已遭侵蝕,堤防外海水不斷拍打,不時從被掏空的坑洞穿過堤防,有民眾利用堤防內的海水養殖藻類。從梯子爬上海岸堤防觀察,確如居民所言,圍住清真寺的海水已有約一公尺高。瓦拉杜納清真寺已成為雅加達正在下沉的象徵,最近也有其他外媒拍攝受阻。
但因附近的河流氾濫,他家至今仍會淹水。印尼媒體報導,不只住家,許多商家、飯店、購物中心也都使用免費的地下水。
根據模型推估,約95%的北部沿海土地在2050年時將被海水淹沒。住新慕亞拉里35年的羅尼說,小時候海平面低於路面,家門前的道路仍是沼澤地,與對面工廠隔著牆,因海水倒灌,父親1984年號召募款,將道路鋪設成水泥,拉高約1.5公尺,很多人也抬高房子地基。
因此,外峇當里有許多房屋都低於道路,沒有改建的房屋大門、圍牆則只剩不到一半的高度露出路面,看起來房屋像是被插入地面似的。警衛說,媒體不斷報導雅加達正在下沉,讓外界對在外海興建中的「雅加達巨大海牆」(Giant Sea Wall Jakarta)工程失去信心。
道路也曾墊高了幾次,「最近一次約在10年前,墊高約70公分」。文:中央社駐雅加達特派員石秀娟 雅加達正在下沉,北部一座清真寺浸入海中,許多民宅與道路已墊高,沒改建的相對變矮,露出地面的大門只剩約莫小孩的身高,有些居民鋪設斜坡以便進出,在不可逆轉的地層陷落危機中求生存。有些人則在家裡裝抽地下水的機器。費爾道斯說,印尼自來水公司還未能普及自來水供應,政府無法斷然禁止民眾取用地下水,另一方面,全球暖化也造成海平面高度每年上升約5至6公釐高。
2007年也有其他沿海地段的堤防倒塌,雅加達有7成的地方淹水,造成超過60人死亡,40萬人撤離家園。參與雅加達巨大海牆工程的荷蘭國家水文研究院(Deltares)專家曾向新加坡亞洲新聞台(Channel News Asia)表示,雅加達地層下陷7成可歸因超抽地下水。
印尼羅盤報(Kompas)當時報導,這起意外讓當地居民相當擔憂,害怕2007年大淹水的災情重演。印尼萬隆理工學院(Bandu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)於2018年發表調查表示,雅加達北部過去10年下沉2.5公尺。
海岸堤防內則是一片荒地與廢棄的廠房,偶有民眾騎車經過。Photo Credit: 中央社 雅加達北部慕亞拉里居民羅尼手指的地方,是這座牆原本的頂端,因地層下陷嚴重,居民墊高旁邊道路的路基,使得這座牆現在有2公尺埋在路面底下。
潘賈林安區外峇當里(Luar Batang)的居民薩普拉(Saputra)告訴中央社記者,在海岸的堤防蓋好前,每次漲潮就會海水倒灌。小販伊萬(Iwan)說,「這邊很靠海,容易淹水」,幾年前政府補助經費,住戶集體改建,把房子地基抬高。記者在樓梯上拍攝不久,一名警衛前來阻止。Photo Credit: 中央社 雅加達北部潘林安區新慕亞拉里漁港附近的一道海岸 堤防在2018年倒塌,距離興建完工不過短短幾年的時間,圖攝於2月23日。
外峇當里另外一隅的整排民宅離地數個階梯高。海岸堤防是保護雅加達北部沿海社區免於海水入侵的主要方式,但並非長久之計。
政府必須儘快讓自來水供應普及化,再立法管制抽取深層地下水。印尼政府至今沒有關於地下水使用的規範,而以推動「國家首都海岸整合發展計畫」作為防止雅加達被淹沒的對策,除了加長海岸堤防,主要是在雅加達灣(Jakarta Bay)的外海興建約30公里的雅加達巨大海牆,相關工程已經動工。
費爾道斯說,地層下陷現象不可逆轉,只能減緩,「且需要20年至30年的時間」。堤防雖有助阻擋海水入侵,下雨淹水卻積水難退,幾年前曾淹水超過一週,只能把堤防弄破口,讓積水流入海中。
留言0